孩子连续玩电子产品超过15分钟会怎样?结果你都不敢想
最近,继《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》后,教育部又发布了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》,对手机使用的监管年龄,又前进了一步,并且在要点中,明确提示:幼儿连续使用电子产品不宜超过15分钟。
为什么有如此规定呢,为什么精确到分钟呢?各领域的专家都携手助力,用数据来说话,用科学来解答,不是开玩笑,这次来真的。电子产品对幼儿的伤害真的很大!
![](https://img.nync.com/f/2022/06/06/k8BiTKYyiTYujKD0zS2v_640o.jpg)
1、对视力的影响
0-10岁是儿童近视的高发期,根据流行病学调查,我国儿童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低龄化,20年前的近视防控条例,已经不适合当下,3-6岁的年龄段才是近视防控最重要的阶段,因为儿童接触大量的电子产品,高频、色差、亮度等给幼儿的眼睛带来更早的伤害,极易出现假性近视,甚至视神经损害。儿童每天使用手机,持续性超过15分钟,就会感到眼睛干涩,视觉疲劳,但是很多孩子因为大脑高度兴奋,容易忽略对眼睛的保护。只需要3-6个月,一个孩子的视力可能就会从1.0下降到0.5。
2、对发育的影响
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子产品时,孩子要么躺在床上,要么偷偷把自己藏起来,经常弯腰、低头,这些错误的姿态都会使腰椎、颈椎发育不良,除了视力下降,很多孩子的注意力、专注度变差。据实验对比发现,电子产品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记忆力发展,甚至在很小的时候,就重新构建了记忆力系统,电子产品属于单向的信息输入,见到即所得是种懒惰的记忆方式,缺乏理解和思考的过程,更失去了总结经验的步骤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养成简单机械记忆的习惯,这可能会引发其他认知障碍。
3、对语言发展的影响
对于0-6岁儿童来说,每增加30分钟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,小朋友出现语言障碍的这种可能性会增加4%。对于我们语言障碍的小朋友来说,电子产品是一个单向的输入,它不是一个双向的沟通,一来一往互相对答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基础,所以光是一个单向输入,对于小朋友学习语言并没有太大的好处。高级的语言能力,需要在社交活动中,通过情感交流,思考逻辑分析等才能获得,另外还需要大量的阅读,丰富自己的语言养分,这些都不是电子产品能够给予的。
电子产品为什么如此吸引孩子?
1、是因为它能随时提供新的内容,在屏幕里转场很容易,点一个键就会有新的内容。如果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,那么孩子在电子产品里获得陪伴,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2、是因为在游戏里,能够获得归属感、成就感、自主感,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理解,那么游戏完全可以替代父母。
3、父母习惯用手机干什么,孩子就会模仿什么,所以,直到上学后,拥有了自己的手机,潜意识里,孩子还是把它当成娱乐工具。
要让幼儿不玩电子产品除非是可以提供给孩子更高质量的互动陪伴。另外,从小父母就要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和引导,让孩子看到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,学习工具属性大于娱乐属性。如果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,也不要视为洪水猛兽,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玩电子产品,并引导孩子看一些有益内容,并进行深度讨论。
我见过的最聪明的父母,很小时就帮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:从来不在孩子房间摆放各种电子玩具,没有电视、平板。自己只在孩子睡后才开始使用电脑手机。陪孩子看电视,从来都没有时间限制。会让孩子知道,放松可以有很多种方式,比如当自己听听音乐,看看书。
点赞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相关热词搜索:
声明
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